北京延庆:珍珠泉乡流苏茶迎来首个采摘季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0-06-02

  

图为珍珠泉乡上水沟村村民在茶田里采摘流苏茶 刘嘉豪摄

  连日来,珍珠泉乡上水沟村流苏茶示范园内一派热闹景象,经过3年多培育生长,上水沟村的10亩流苏茶迎来首个采摘季,当地茶农正趁着晴天紧张地采收茶叶,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
  流苏茶俗称糯米茶,茶瓣呈狭长线状,馨味宜人。据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中记载,流苏茶是以植物流苏树的花或叶子制成的一种养生茶,味道清香,消暑止渴,保健功效出色。同时,茶渣还可治疗胃病和小儿腹泻等疾病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

  2016年8月,为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,珍珠泉乡政府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,多方引资,联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,在上水沟村进行流苏茶项目示范和推广,大力发展流苏茶产业,助力村民就业增收。

  在上水沟村流苏茶示范园内,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昂首挺立、郁郁葱葱。几名茶农正穿梭于墨绿色的茶田中,娴熟地采摘着一颗颗金贵的嫩芽。

  低收入农户黄皂莲是地道的上水沟村人,在建立流苏茶示范园前,他们一家人一直守着家里的6亩多地种植传统农作物,一年下来,收入甚微。2016年,流苏茶“走”进小山村,黄皂莲便将自家的3亩土地进行流转,除了每亩地一年1000元的流转费,黄皂莲还在示范园里找到了一份工作,成了“有固定工资”的人。

  “以前,辛苦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。现在不一样了,除了土地流转费,每年一开春,我就能到茶树地里干一些除草、浇水、施肥的工作。5月进入采摘季,每天都能有100多块钱的收入,一年到头,能攒下来不少,日子过得要比以前宽裕多了。”黄皂莲高兴地说。

  在上水沟村,像黄皂莲这样,在流苏茶示范园里实现就业的低收入农户有20余人。茶产业的发展,不仅拓宽了低收入农户的就业渠道,还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问题。珍珠泉乡上水沟村第一书记时艺民告诉记者,茶树栽种下去后需要人来管理,而上水沟村的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已外出打工,留守在家的除了小孩和妇女,就是60岁以上的老人。对此,上水沟村委会特别聘请几名村民到流苏茶示范园帮工,为茶树整枝除虫,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茶叶增收的“甜头”。

  “小身材挑大梁”。一片片释放着清新气息的茶叶,给了上水沟村人增收致富的希望。今年,上水沟村还在种植成功10亩流苏茶的基础上,将种植规模扩大至15亩,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。据统计,待到茶园丰产期,每亩地可产茶约3.5斤,暂估价约为1500元/斤,每亩毛产值约5250元,除去养护费用,每亩净产值约1750元,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的产值。

  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加强流苏茶示范园的维护保养力度,提升园区周边环境。同时,加强流苏树生态文化宣传,提供采茶、品茶等系列生态文化产品与体验服务,做好宣传推广,不断提升流苏茶产业效益和影响力,力争做出产品、打造品牌、打通销路,努力实现由‘输血’到‘造血’的转变,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,促进旅游增收,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时艺民说。

三农项目简介 | 本网招聘 | 本网概况 | 会员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网站地图 | 投稿服务
政讯通·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·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·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